一定牛彩票网

图片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王振洪:化危为机,职业教育要增强五大理念
发布人:申一君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4月14日15版)     时间:2020-04-24     浏览次数:次

【教育透视】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应对能力,各行各业都在谋划“硬核”措施。教育是一项长远事业和系统工程,尤其是与经济社会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应对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冲击,更要在迎接疫情的危机考验的同时,因时而变,因势提升。今天,我们刊发此版,展示在疫情压力之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应变、应对和面向未来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

在疫情防控一线,活跃着大批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和精湛的技术技能,展现了新时代职业人的精神风貌和专业能力。面对疫情考验和持续压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增强五大理念,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服务力。

增强民生优先理念

在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保障最为基本、最为迫切的民生需求,考验着一个国家在民生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与应对能力。追求民生幸福,办成民生教育,理应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价值追求。我国职业院校要切实增强举办“有温度”的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意识,积极培养民生领域紧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护理、老年服务、学前教育等民生重要领域的专业设置上强化“计划性”,通过区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统筹规划,填补区域专业点的空白,科学确定招生指标,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供给结构。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大民生重点领域的专业建设力度,积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如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的11个医药卫生领域高水平专业群,要以此为引领,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同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民生相关专业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智能技术理念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广泛应用,充分显示了应对社会危机过程中科技的力量。同时,疫情又是一个加速技术淘汰和技术升级的动因,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疫情防控必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商业模式的建设。技术变革越来越成为一切变革的根本逻辑。如何紧跟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技能的高度融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回答的大题目:一是针对新技术催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变化,调整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二是以更加聚焦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的育人实效性。三是要倡导“技术向善”的价值导向,结合专业教育加强引导,充分彰显人运用技术服务社会的责任。

增强课程思政理念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考验着人的品格和职业精神。如何切实履行好育人责任,可以说是这场疫情带给了职业院校的育人新命题,愈加凸显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等育人资源,将一定牛彩票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将不同职业岗位折射出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责任使命等要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实效。

同时,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相向而行,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增强混合教学理念

全面推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职业院校在疫情危机下的教学选择。如何真正做到“化危为机”,不让网络教学仅仅成为一时之需和一哄而上的无序应付行为,关键还是要从根本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为有效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要把握好五个内涵要求。一是融合,要遵循职业教育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规律,做到线上线下教学的彼此融合、相互补充,努力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二是弹性,要发挥混合式教学拓宽教学时空的优势,适应企业生产运行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探索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弹性教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灵活的教学组织与安排机制。三是多元,要积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课程特点,探索在线课程教学、自主学习+在线辅导、直播教学、同步课堂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基于线上虚拟仿真解决难点,基于线下讲练结合掌握技能。四是精准,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从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各个层面建立起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五是有效,要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线上教学的“放羊”问题。

增强社会教育理念

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带来的长期深刻变化,存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层面。社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增强社会教育理念,深入思考疫情带来的社会服务内容、方式的转变,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比如,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面向新型农民、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社区成员、儿童家长等不同群体社会人员,主动研判和适应疫情停工期间等特殊阶段的学习需求,开发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特色项目及网络资源,为社会人员提供专业的线上线下辅导,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与民生技能。建立常态化的职业培训机制,积极搭建农民学院、军民融合学院、企业学院、社区学院、家长学院等社会教育的平台,满足社会多元、个性、弹性的终身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开展在校学生的社会教育,尤其是要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相结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校企共同提前开展岗前培训,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作者:王振洪,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