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牛彩票网

图片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论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定位
发布人:申一君     资料来源:     时间:2021-12-20     浏览次数:次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是多元化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新成员,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通过厘清并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大学。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不是大学职能论的简单移植,而是职业教育基因和大学学统有机融合后对大学职能的深化理解。根据大学职能的演变史和职业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使命,可以将职业本科院校的基本职能定位为专业性教学、实用性科研、文化再生产和社区性服务,它们共同塑造了职业本科院校的“大学”之实。


兴办职业本科教育(在一些政策文本和研究文献中又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打通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的重要举措,亦是破解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的战略抉择。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到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以及随着2021年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公办职业本科院校陆续获准设置,充分表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作为承担职业高等教育的新机构,职业本科院校既是职业学校的一个层次,又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与传统大学不同的是,职业本科院校专注于职业教育,试图在学历学位、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方面取得某种平衡,在技能培训、学术训练和素养提升之间的协调与兼顾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在保持产业发展适应性的同时,对人本身的发展具有一定超越性。职业本科院校也必须在职业教育和现代大学的合流中保持本科教育的竞争优势,从而让选择本科职业教育的学生和家长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对作为新生事物的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有清晰的认识并付诸实践。

一、前提追问:职业本科院校是大学吗?

自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概念提出来以后,学术界主要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实践逻辑、制度构建和发展路径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却很少专门针对职业本科院校进行学理考察,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而非“学校”。2021年发布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仅对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相对粗线条的原则性规定,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来回答,比如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问题。然而,当我们试图厘定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时,所遭遇的、不可回避的前提性问题便是:职业本科院校是大学吗?能按大学职能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吗?有学者认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大学。”可是,如果不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做一番阐释,这一判断并不能轻易令人信服。

(一)大学基因缺失:职业本科院校的先天不足

职业本科院校是否属于大学,首先取决于我们怎么认识和界定大学。“职业教育可属于高等教育,但不属于大学。对于大学,高深学问仍乃基本标志,而对于向下延伸的那一部分,则标志性欠之。”这是自博洛尼亚大学开始的历史和逻辑共同塑造出来的观点,大学仅指高等教育中以研习高深学问为主,且具有更高水平的机构。“不论从注册学生数还是从机构数来看,大学都只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小部分。”换言之,高等教育中一定牛彩票网:的部分不属于大学,在欧洲大学发展史上,那一定牛彩票网:的部分通常被称为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在我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院校通常未被视为大学。

职业本科院校确实没有大学的基因。基因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遗传信息来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大学的基因是指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起就不断地复制、繁衍下来的遗传信息,它控制着大学的性状表现,支持着大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用教育学的语言讲,大学的基因表现为大学的理念,即以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大学等为代表的现代大学范式对世界各国大学兴建和发展所产生持久影响的思想和观念。“大学有四大学统可谓之基因:一是为全球大学开创了大学办学模式;二是对逻各斯之探索,追求、证明、引领了人类对知识领域的不倦探索,极大地促进了理性思维及其相伴生的科学发展;三是奠定了自拉丁文发轫的学术传播、交流传统;四是为学术共同体之自由、自治、自尊。”显然,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大学的学统与职业几乎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大学总是警惕性地刻意与职业保持距离。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就坚定地认为“技术和职业学校不应该与大学产生联系。”如果仅以大学的基因论之,由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院校直接升格而来的职业本科院校不能被视为大学。

缺乏现代大学的基因,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先天不足,并成为其在学术共同体和社会大众心目中获得大学地位的主要障碍。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古老的大学和新兴的大学之间,在现代大学和后现代大学之间进行更清晰、有意义的划分,让传承下来的和新兴的大学思想及其发展战略共存共生,互补互鉴,是时代赋予的新特征,也是大学系统自我更新的基本逻辑。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继承并超越一定牛彩票网:大学的传统观念,让职业本科院校在成为大学的道路上创造一种将职业教育的基因与现代大学的学统紧密关联的新的大学基因。

(二)成为新型大学:职业本科院校的目标追求

职业本科院校要有成为新型大学的目标追求。职业本科院校并不能因为获得了政治意义上的授权就自动获得了大学的身份与合法性。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已有“大学”之名,但更要追求“大学”之实。事实上,成为新型大学不只是职业本科院校地位提升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来源上看,我国的职业本科院校类似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法国的高等技术学院以及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为便于论述,将这三类学校统称为高等技术院校),它们都是从职业教育体系中生长出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并逐步升级为大学,进而获得真正的大学身份与合法性。

欧洲的高等技术院校作为新的类型基本出现在大学之外。最早的技术学校是18世纪下半叶出现在法国、普鲁士的军事训练学校(炮兵工程学校、海军学校等)、矿业学校和路桥学校,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这类学校逐步升级为高等技术学院,最终成为大学家族中的合法成员。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虽然始终坚持与市场和职业保持密切联系,强调其职业教育属性,但其设置之初就立下了成为大学的愿景,比如以大学的办学形式为借鉴,不仅修业年限与大学的学士学位要求相同,而且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和学生选课形式也和大学高度类似,同时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及其影响力的提升。

职业本科院校成为新型大学需要一个历史过程。虽然欧洲诸国的高等技术学院升级为大学存在时间和特点上的明显差异,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这些学校向大学层次的机构转变过程中,都遭到了学术精英的强烈反对。”发轫于19世纪的高等技术院校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内在紧张,即便当工程技术院校已经被接纳为大学家族中的一员时,以职业化和实用化为特点的技术教育依然需要不断论证自己的合法性。英国的多科技术大学从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大学就经历了20多年的努力,1966至1972年间建立的英国多科性技术学院“逐步成为‘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92年它们发展成为羽翼丰满的大学。”可以预见,职业本科院校将会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和增长点,同时,职业本科院校从有“大学”之名到有“大学”之实的发展势必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创新变革。

二、回到自身:职业本科院校职能定位的方法论基础

职业本科院校因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成为大学,我们期待并致力于让职业本科院校成为一种新型大学,就需要从大学的角度界定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如何界定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呢?基本的方法论立场是什么呢?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促使我们需要在原有大学职能的基础上认识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而不是对大学职能本身进行一番革命,因此,对大学职能演变的简要回顾显得十分必要。

(一)博弈中的生成:大学职能观的历史演进

以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源头,英国神学家、教育家纽曼(JohnHenryNewman)基于对中世纪以来大学的考察,于19世纪中叶在其名著《大学的理想》中首次将大学的本质界定为“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9]从而在学术层面确立了大学与其他教育、研究机构相区别的职能——传递普遍知识的教学。在纽曼看来,以教学为基本职能的大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古典文学和人文科学是课程中的主流,毕业生主要成为服务宗教的神职人员和服务社会的公职人员。

德国教育家洪堡(WilhelmvonHumboldt)先于纽曼数10年揭示了大学的科研职能,并在长时间的争论中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的共识。洪堡在柏林大学倡导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理念,他认为大学不只是传授已有的真理,大学还应该自由地探索新的真理。在教学班级的基础上,柏林大学建立起研究所,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研究型大学迅速崛起,并成为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创建新大学的样板,科学研究也就成为考察大学之为大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职能肇始于19世纪中叶美国赠地学院的诞生,威斯康星大学首倡大学不应该离群索居,须为社会服务,而最早的做法是为社区教育服务。超越象牙塔而与社会发生直接联系是大学的明智选择,大学通过将知识创新与工业需求相联系,不仅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从经济发展中获益良多。社会服务职能让大学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加激发了自身的活力。

大学职能的演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从科研职能的确立到社会服务职能的确认就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人类认识进步的结果,也是大学共同体内部,大学与社会互动、博弈的结果。此后,人们开始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基础上探索和论证大学第四职能、第五职能,如“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文化交流”,还有学者从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出发,补充“知识转化”“促进就业”和“终身教育”为大学的新三大职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界定职业本科院校职能的重要参考。

(二)多元中的独特:职业本科院校职能定位的致思路径

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是职业本科院校对自身的理解,是一种自我认识和定位。具体说来,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是对“社会需要职业本科院校做什么”“职业本科院校应该做什么”和“职业本科院校能做什么?”三者交织后的实然性回答,但立足点在于“职业本科院校能做什么”。大学的职能“必须严格限制在大学的职责范围内,也就是‘一切’大学所必须履行和完成的共性的职能,否则就是大学的‘失职’。”亦即,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是一切职业本科院校都履行的责任,只是不同的职业本科院校履行的侧重点或程度有所差异而已。

职业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多元化中的独特存在,找到这种独特性是界定其职能的前提。职业本科院校直接产生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这容易使我们用工具主义的眼光来凝视它。其实,我们完全有必要且可以在兼顾经济目标的情况下,找到广泛而意义深远的“职业本科院校之道”,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超越只看经济或产业,以及纯粹工具主义的眼光,在更长远和宏大的背景下来看待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问题。而这样的“大学之道”只能“来自学者和大学自身”来自立足于职业本科院校自身的考察。

职业本科院校的独特性源于职业教育基因与大学属性的复合,它既是职业教育类型的一个层次,也是大学层次的一个类型。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具有大学属性,我们必须从大学的视角来界定其职能,毕竟,无论我们怎么强调职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它终究要归属于大学,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肯定存在,我们需要寻找和塑造职业本科院校与现代大学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和共同要素。另一方面,后现代大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差异性是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造领域的直观反映,由职业院校升级而来的职业本科院校完全展现了后现代大学的这些特征。职业定向性、技术应用性和实践优先性相统一的文化基因是职业本科院校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的根本所在。

因此,要探讨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就必须回到职业本科院校自身,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考察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将职业本科院校本身的独特性展示出来,让它以无可辩驳的理由矗立于“大学家族”之中,使他成为多样化大学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类型。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直接移植大学职能的表述,将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简单地认定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见《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章程》《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章程》《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章程》《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章程》等)或在这四大职能的基础上加入“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章程》),而是既延续职业教育基因,又突出大学属性,在大学职能之共性的基础上个性化地定位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能。

三、一体四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基本职能

纵向地看,大学的职能是历时性嬗变的,而对于今天的大学而言,它们却是共时性存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大学,都不可能只坚守其中一项职能。“如果大学只有单一的目标,即仅仅注重纯学术研究,或传承文化,开展专业教育,应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等等其中任何一个目标,而不是同时立足于所有目标,那么问题将简单很多。”然而,没有哪一所大学只聚焦单一的目标,虽然职业本科院校没必要也不可能把自己建设成为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所设想的“大而全的宇宙”,但也需要聚焦并围绕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宗旨和使命,从不同方面忠诚地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从而无愧于职业技术大学之“大”。

(一)专业性教学:职业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

可从3个方面理解职业本科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第一,从事技术应用性工作,工作内容专业化程度较高,有一套复杂的技能要求;第二,面对复杂的技术情景,需具备非常规的认知能力以及解释技术活动的理论知识;第三,强调改进和优化技术实践的工具、方法及技艺创新。专业性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并通过培养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来提高技术应用性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从职能的重要性看,专业性教学是职业本科院校的本体职能或第一职能,是职业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

首先,专业性教学是面向专业化职业的教学。职业性是职业本科院校的根本特性,但这里的职业只能理解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而非一般的技能类职业。职业本科院校所开设的机器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健康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均是面向专业化职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专业化职业是“一些排他性的行业群体,它们把某种抽象知识用于特定事项。”依赖抽象知识是专业化职业的显著特征,“抽象知识已成为社会共享文化知识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助于在公众心中实现职业工作的专业化,并实现高收入的合法性。”也就是说,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性教学要使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化职业岗位与可持续的普适性抽象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并为学生未来拓展新的职业领域提供条件。因此,作为抽象知识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显得格外重要。职业教育与大学的学科专业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专业化职业的解构而将抽象知识与职业技能高度融合,是职业本科院校的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与中高职学校相比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在。

其次,专业性教学是针对特定职业的专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职业属性的专业教育,以培养符合特定职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目的,以扩大知识面为目的的通识教育不是职业本科院校的任务。但是,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性教学不能片面地局限于职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思维习惯和反思能力,同时,必须渗透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等品质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既是专业化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养,更是培养健全完整的职业人的基本要求。此外,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性教学还意味着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可迁移技能,以使学生能从容应对未来生活中一定牛彩票网:的不确定性。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具有相对的高层次性,如何理解这种高层次呢?仅仅是学习年限和学位授予吗?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标志是让学生具备可迁移的技术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这才是高层次的真谛。因此,需要特别警惕的是,不能让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掩盖了职业本科院校在满足社会的可迁移性职业技能需要方面的不足。

再次,专业性教学必须依托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本科院校把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社会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并将他们配置到相应的职业岗位,而这些职业岗位是他们不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绝对不可能获得的。职业本科院校主要承担本科教育,其培养人才的中介是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专业,而非与知识体系对接的学科,即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紧扣工作过程。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践和在实践中的反思才能获得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离开了职业岗位,抽象的专业知识无法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践能力。因此,职业本科院校要在已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上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更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立足职业岗位实践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融为一体。

最后,专业性教学必须充满想象力而具有超越性。职业本科院校教学目的之一,便是要让学生通过跨界教育将想象力和工作经验融为一体,从而融会贯通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毕竟现代劳动者的核心技能资产就体现在他们的创造力上。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进入职业本科院校的青年人都是单一的技术偏好者,或者实用偏好者。由于这些青年人本身是富于想象力的,因此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学也必须富于想象力,从而通过系统的技能训练和全面的文化涵养,使青年人保持并持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一般来说,学生缺少工作经验但富有想象力,教师、工程师或技师往往富于工作经验,却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而限制了想象力,职业本科院校提供了一个现实与理想、工作经验与想象力、技术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共生共荣的理想之地。

(二)实用性科研:职业本科院校的强校之基

要让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性教学更有生命力,就不能没有科研。同时,职业本科院校要成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动力站,就必须进行知识生产。面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职业多变性对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新挑战,职业本科院校要能够联合教师、学生、工程师、技能大师和技术工人共同对以技术及其应用为中心的学问进行实用并富有想象力的研究,从而使大学里的知识和社会中的产业,以及个体的职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将这种研究称之为实用性科研,它是职业本科院校日益强大和强盛的基础,也是职业本科院校繁荣技术科学,发展技术学科,进而承担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必要前提。

实用性科研主要是针对职业本科院校科研目的和效果而言的。在传统的大学理念中,“大学是不关心真理的效果和用处的。”大学常常讳忌“实用”二字,似乎实用必然损害到大学的“崇高”,为“实用而学术”就危害了学术的自主性。“为学术而学术”“为科学而科学”的纯粹性科研是崇高的,也是社会尤其是发展真理本身所需要的,但它是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和长项,实在不适合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本科院校要旗帜鲜明地将实用性科研作为自己的学术责任。实用性科研代表着一种务实致用的价值取向,而且,它不只是强调面向应用,更看重应用后的效果,更在意成果的转化及其收益。可以说,实用性科研是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混合体,不面向行业企业的真实问题情景,不以应用效果为目的的科研在职业本科院校是没有市场的。职业本科院校的实用性科研作为一种科研类型,基本定位在小规模和个性化。职业本科院校与其他类型大学的科研是类型上的差异,而非水平上的差异。与研究型大学动辄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人类发展重大难题的大规模、大投入科研不同,职业本科院校的实用性科研主要是小规模和个别化的,它与企业、行业的个别化需求对接,针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产、服务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与企业开展包括共建技术研发部门、共享研究资源、共育研发人才等在内的深度合作,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实用性科研也可以有技术原理的发现,但主要还是运用技术知识、原理解决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技术链、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或部分要素进行研发,或者对数字化、智能化环境下的工艺流程、商业模式进行改造,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和优化,继而实现课程体系中知识和技能的再生产。

高水平的实用性科研需要科技研发工作者的非功利心态。实事求是地求真、精益求精地求用是实用性科研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本科院校的科技工作者应秉持的科研态度。非功利性心态要求职业本科院校的科技工作者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研究现象和问题,并能超越个人的名利追求和狭隘的团队利益开展研究工作,一方面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强职业本科院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血肉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连接基础科学与技术实践的技术科学加强职业本科院校与其他大学的学术对话,从而塑造职业本科院校在社会和“大学家族”中新颖的学术形象。

(三)文化再生产:职业本科院校的兴校之魂

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大学的职能已得到广泛认可。“文化传承是大学应当承担的基本使命,文化创新是大学之所以是大学的本质要求,育人是大学应当承担的首要价值使命,文化引领是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精神使命。”更有学者认为“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更为根本,是大学发展的重要根基和永续动力。”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创新,其实质都是文化的再生产,对于职业本科院校而言,这种基于职业教育独特性的文化再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也可以说,大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大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者、展示者和传承者,尤其在当代社会,大学是传承和发展高雅文化的前提。由于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又塑造了社会分层并与社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大学又成为流行文化的塑造者和引领者。受惠于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职业本科院校应该比历史传统深厚的大学有更大的开放度和包容度,让更加丰富和流动的社会文化在校园里得到完善和发展。

职业本科院校要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一定牛彩票网: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在职业本科院校的传承是一个适应性创新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状况、专业特点、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有选择性地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每个学生身上个性化地刻下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让走出校门的学生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职业本科院校需要再生产职业教育文化。

职业本科院校进行文化再生产的核心是对职业教育文化的全面再生产。其一,职业本科院校要继承职业教育崇尚实践,崇尚实际,崇尚实用的文化基因,这是职业本科院校最为鲜明的文化标识。其二,职业本科院校要在职业教育文化中植入大学基因,对专科职业教育文化进行再生产,重点是在职业与学科、实践和理论,感性和理性之间建立起更深层的联系,形成具有大学属性的职业教育文化。其三,促进文化融合是职业本科院校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当然之责。职业本科院校是一个文化交汇甚至是文化冲突的场所,它不仅要促进职业文化、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在校园中高度融合,还要促进科技文化、工匠文化和审美文化的高度融合。其四,职业本科院校还应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让教师、工程师、技术工匠、学生通过探究、互动和创造性转换来挑战、修正和更新既有的观念文化,尤其需要下功夫的是,除了让学生拥有职业本身之外,还要让学生塑造并传播新的职业文化。

(四)社区性服务:职业本科院校的活校之路

职业本科院校的活力来源于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大学在社会中生存并基业长青。职业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就更加依赖于社会,职业本科院校绝不能成为职业教育为获取更高教育文凭授予权的权宜手段,而是职业教育与大学基因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交融而产生的独特的大学类型,为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是职业本科院校的“天职”。

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应定位在社区服务。社会服务是一个边界非常模糊的概念,培养人才、开展实用性科研、进行文化再生产都属于广义的社会服务之列,因为这些职能都是外向性的,都是为了社会的。我们将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限定为社区性服务,让职业本科院校的活动向社区延伸,为社区发展服务。在美国,始终强调大学“要与社区建立一种更加紧密的良好合作关系,增强大学在社区中的参与。”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就更强调从多方面服务社区,“一是通过多种方式与当地社区密切联系。如使社区学院的教学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二是为社区培养各种有用之才。三是学院还为当地各年龄阶段的居民提供受教育机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职业本科院校应聚焦于社区需求,与社区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更直接地、更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履行新型大学的社会责任。

职业本科院校主要从3个方面为社区提供服务。第一,教育服务。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本科院校不同,职业本科院校能更灵活地设计多样化的培训课程,面向社区不同群体(如企业员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老年人等)提供培训服务,并在向多元化群体提供灵活、具有适应性的可迁移技能方面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优质地服务社区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第二,文化服务。职业本科院校作为社区中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社区的文化中心”,应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改善社区文化环境、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优化社区文化治理提供人才、资源和咨询等服务。第三,技术服务。职业本科院校具备扎根产业的技术优势,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布局,在信息技术、园艺技术、健康管理技术、旅游文创技术等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技术服务。

职业本科院校为社区提供的服务应该量力而行。职业本科院校要满足社区的需要,而不是迎合社区的欲望。“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对于职业本科院校来说,这不是清高,也不是刻意与社区保持距离,而是一种既融入社区又保持自主的智慧。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与社区居民、经济和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共同挖掘社区所具有的资本,在协同合作中为社区提供各类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结语

无论在精英教育时代,还是大众教育时代,人们往往会从历史传统和人文主义中来阐释大学。而当人们,尤其是职业教育之外的人们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职业本科院校的时候,容易用一元化的尺子和标准去衡量它,不仅出现各种异样的眼光和冷嘲热讽,甚至直接否定它作为“大学家族”中一员的可能性。职业本科院校之内的人们,最好的辩护便是通过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能来塑造职业本科院校的“新型大学”之实,避免职业本科院校徒有“新型大学”之名。

从根源上讲,职业本科院校是社会对“具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叠加影响的结果。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基因和大学属性,从异质性和多元化的角度描绘了职业本科院校作为新型大学的应为和能为。专业性教学、实用性科研、文化再生产和社区性服务等四大职能不是线性关系,它们相互影响,代表了职业本科院校的一体四面,共同构筑了职业本科院校作为新型大学的立体形象。至此,我们可以认为职业本科院校就是由职业教育基因和大学属性共同塑造的,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宗旨,以专业性教学为中心,突出可应用且能转化的技术研发,同时开展文化尤其职业教育文化的再生产,鼓励为社区服务并适时拓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职业本科院校,我们既需要现实主义,也不能没有理想主义——一种基于理智、激情和包容的心态去探寻职业本科院校之道的想象力和远见。


作者简介:邓小华,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单位系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