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正从试点阶段逐步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技术技能、体现高层次,对于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质量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其中的核心一环,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依据。
瞄准一个靶心: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
在满足自身经济与产业发展转型、应对国际经济激烈竞争态势的双重要求下,我国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先进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质量都存在较大短缺,大量企业反映“技术人才缺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产业突出重围、成功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艰巨使命,重点培养在工程实际中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的人才,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其中,“高等性”意指其高教属性,涵盖应用性与学术性、人文性和开放性等属性;“职业性”则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学生应具有面向复杂技术问题的分析思辨和处置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高等性”意味着职业教育发展走向了更高层次,“职业性”则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要紧密围绕这两个核心属性不偏航、不脱靶,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技术知识基础和卓越的技能操作能力,同时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
突出两个面向:面向产业发展需求,面向职业岗位技能
职业本科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形态,是新经济形势下为应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而提出的职业教育中国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中,精准需求定位至关重要。
首先,要精准调研,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技能型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提炼、分析,构建岗位类型对人才能力与素质需求矩阵。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岗位类型进行提炼,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确立专业培养方向,对需求要素进行分解,建立岗位需求与课程的映射关系表,构建课程体系,精准服务岗位需求。再其次,要紧密跟踪区域性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并时刻关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建立专业与产业的联动机制,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内容、质量契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
锻造三项能力:专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能力的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通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着力锻造学生的三项核心能力。
第一,夯实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是学生的立身之本,是最重要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中要从几个方面夯实专业能力培养:一是强化课程结构系统性。作为“高等性”的体现之一,职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系统化知识,这也是进行先进技术学习、开展高端技能训练、从事高层次技术技能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技术知识体系为基本框架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体系,在具备基本数理知识基础之上,扎实技术原理性课程,强化应用性课程,确保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技术知识储备。二是确保课程内容先进性。职业本科教育的生命力体现在对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自适应能力,课程内容必须紧密跟踪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必须紧密跟踪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变化趋势,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能够体现对相关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一方面要利用基础课程的拓展模块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发挥选修课程功能,可以面向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设定专业选修课,融入新技术、训练新技能,拓展学生技术视野。三是突出课程教学实践性。实践性是职业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强化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初期即引入行业企业,协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训课程、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第二,优化双创能力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面对的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技术问题,技术的进步一定牛彩票网:的时候体现在对小问题的微创新,这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双创”能力不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点缀,而应作为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双创能力的培养要坚持“系统性、融合性、先进性、实用性”四个原则,设置完备的双创课程体系,形成双创通识课程、专业学科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有机融合、层次递进的双创课程群,开展双创意识培养、方法学习、思维训练与项目实践,突出专创融合,激发学生双创热情,全面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第三,深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职业教育导向在职业,核心是育人,其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适应岗位、技术和时代变化的能力,具备不断提升、超越自我的能力,实现“乐业”,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素包括人文素养、社会技能、自主学习、意志品质、钻研精神等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这些要素的融合:一是在培养方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部分明确可持续发展能力各要素,整体规划素养、能力与课程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做到目标清晰;二是优化通识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通过相关课程传授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识、培养基本社会技能;三是充分依托课程思政,将思政要素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
作者:杨燕、李镇、朱大伟,单位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25日第7版